阔步前行的智能制造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始建于1988年,前身是机电工程系,2011年更名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9年学校专业布局优化调整,原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并入更名为智能制造学院,是南阳理工学院历史最为悠久、最具办学实力的学院之一。30多年来,学院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战略部署,全院师生群策群力,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勇攀高峰,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标志性成果,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逐步形成了“严谨务实、和谐共进”的优良院风。
办学理念
学院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本、立真、立特、立新”的办学理念和“重素养、强实践、融理论、促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机电工程及自动化领域“整装待发”的工程师为己任,积极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开展校地合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坚持植根南阳、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办学特色
学院现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职业本科)7个本科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课程合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学院拥有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河南省重点学科”、3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2个“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个“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已经通过审核,即将迎接专家现场考察。
产教融合成绩斐然: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先后与通用电气、吉利汽车、宇通重工、中大力德、温州瑞明、江苏北人机器人、东莞力星激光等10余家企业联合开设订单班。
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09人,教授16人、教授级高工1人,副教授27人,高级工程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3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76%。河南省省级优秀党员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文明教师1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拥有2个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河南省合格基层教学组织、2个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河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24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32项,企业科技攻关课题65项,发表各类科研论文400余篇,其中EI、SCI检索10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60余项。
实验条件及科研平台
学院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和中国制造2025开展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设,学院下设机械基础教学实践中心、材料成型实验中心、汽车服务实验中心、先进制造实验中心、机器人技术实验中心、测控技术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自动控制实验中心和电气技术实验中心等9个教学实验中心,包括机械设计实验室、CAD中心、液压与气动实验室等共28个实验室、51个实验分室,建筑面积11842平方米,仪器设备4234台/套,总资产1.22亿元;拥有电机振动与噪声、镁铝合金成型及检测2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1个河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省级工程实验中心, 2个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教育厅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南阳市产业创新科级人才团队和5个南阳市重点实验室。与省内外4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与教学共建实习基地,为教师、学生提供科研和实习保证。学院先后与卧龙电气、中光学集团等3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获批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0余项。
学生培养
学院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加强专业建设,规范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格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的标准组织实施教学工作,教育目标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能力提升,教学条件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学评价聚焦学生培养质量;学院通过课程改革、课程建设逐步实现了“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转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动一流专业建设;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学科专业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近五年来,学生先后在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十三届铸造工艺设计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徕卡杯”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各大赛事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9项、二等奖70项、三等奖72项,省级奖259项。共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00多项。
毕业生质量逐年提升,社会认同度高,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稳居学校前列。
(数据更新截止至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