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前行的智能制造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始建于1988年,前身是机电工程系,2011年更名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9年整合了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后更名为智能制造学院,是南阳理工学院历史最为悠久、最具办学实力的学院之一。30多年来,学院紧跟学校的战略部署,全院师生群策群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学校的事业发展开拓新局面、攀登新高峰,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标志性成果,逐步形成了“严谨务实、和谐共进”的优良院风。
办学理念
学院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本、立真、立特、立新”的办学理念和“重素养、强实践、融理论、促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机电工程及自动化领域“整装待发”的工程师为己任,积极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开展校地合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植根南阳、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办学特色
学院现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器人工程7个本科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课程合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学院拥有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河南省重点学科”、3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2个“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个“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
产教融合成绩斐然: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先后与通用电气、吉利汽车、宇通重工、温州瑞明、江苏北人机器人、东莞力星激光等10余家企业联合开设订单班。
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16人、教授级高工1人,副教授27人,高级工程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3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76%。河南省省级优秀党员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文明教师1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拥有2个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河南省合格基层教学组织、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企业科技攻关课题50余项,发表各类科研论文400余篇,其中EI、SCI检索10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60余项。
实验条件及科研平台
学院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和中国制造2025开展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设,学院下设机械基础教学实践中心、材料成型实验中心、汽车服务实验中心、先进制造实验中心、机器人技术实验中心、测控技术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自动控制实验中心和电气技术实验中心等9个教学实验中心,包括机械设计实验室、CAD中心、液压与气动实验室等共27个实验室、51个实验分室,建筑面积11842平方米,仪器设备4234台/套,总资产1.22亿元;拥有电机振动与噪声、镁铝合金成型及检测2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1个河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省级工程实验中心, 1个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教育厅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4个南阳市重点实验室。与省内外4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与教学共建实习基地,为教师、学生提供科研和实习保证。学院先后与卧龙电气、中光学集团等3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获批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0余项。
学生培养
学院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加强专业建设,规范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格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的标准组织实施教学工作,教育目标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能力提升,教学条件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学评价聚焦学生培养质量;学院通过课程改革、课程建设逐步实现了“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转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动一流专业建设;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学科专业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近五年来,学生先后在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专业、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比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0余项、二等奖50余项、三等奖60余项,省级奖230余项。
毕业生质量逐年提升,社会认同度高,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稳居学校前列。
(数据更新截止至2022年4月)